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放管服”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管理的背景下,不少省市发文在社会投资项目以及部分非涉及公众安全小型项目中可以不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对此有不少监理同行认为:这是加快取消强制监理制度的强烈信号,监理行业恐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是走上绝路!
强制监理制度的发展背景
从1988年中国借鉴西方经验建立起工程监理制度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投资过热,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了国内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频繁发生,随后政府采取对建设工程在投资、质量、市场等行为上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又暴露出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方法上的片面性(只能进行宏观管理)。为解决这一难题,80年代末,通过借鉴西方建设工程管理方式的经验,我国开始在政府重点投资工程中试点施行了建设工程监理制,由此产生了我国自己的监理行业。
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为中国的监理实用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并确立了强制监理制度。监理制度的诞生,为工程质量、成本控制及施工过程提供**的技术支持和引导提供了保障,并逐渐的在全国正式推广。
进入到21世纪,情况有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强制监理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于是在2014年深圳开始探索监理制度改革,首提全面取消强制监理。该政策一出行业内外一片哗然,支持和反对的立场分化严重,争议颇大,不过这也意味着监理全面市场化的脚步渐行渐近。
随后全国多地先后发文推进强制监理制度改革,目前已有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山西、厦门、广州、成都等多个省市部分工程不再强制实施监理。
社会经济发达了,过往靠政令强推的监管模式早已有违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国内建设工程市场饱和、中国建设工程事业跟随“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出海的大背景下,监理行业唯有全面适应市场化发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强制监理制度所带来的“铁饭碗”思想,使得监理行业养成了“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等惰性,也由此带来了靠关系做业务、部分建设单位雇监理充摆设、恶意低价竞标等乱象,已成为阻碍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绊脚石。